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 正文
加大本土合作,大陆集团发力汽车智能化业务-世界视讯
来源: 搜狐科技      时间:2023-04-26 15:17:34

出品 |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作者 | 韦燕玲

“扩大本土生产布局、加强本土研发团队、拥抱本土生态合作。”


(资料图片)

4月19日,在上海车展的大陆集团媒体发布会上,大陆集团中国区CEO汤恩用3个“本土”喊出了大陆集团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

大陆集团中国区CEO汤恩

对于阔别三年的中国,一位大陆集团的海外高管直言:“中国市场产品推出节奏太快了”。快速迭代、加倍内卷,让中国的汽车市场在这3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大陆集团这样的传统汽车供应链企业而言,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中国市场的蛋糕依然很大,但分蛋糕的规则却已经悄然改变。

据财报数据,2022年大陆集团销售额为394亿欧元,同比增长16.7%,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为19.5亿欧元,同比增长5.2%。

在2022年,大陆集团的汽车子集团销售额达到183亿欧元,占总销售收入的48%。其中汽车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等产品出货量约为3500万套,2022年后投产的前沿显示屏解决方案的订单额超70亿欧元。

根据大陆集团的规划,到2024年,大陆集团高性能计算单元将搭载在多家汽车厂商的30多个不同车型上。但在中国,大陆集团目前已拿到两个本土订单,首个高性能计算单元将搭载在埃安旗下高端品牌昊铂Hyper GT上。

中国市场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怎样适应中国市场更快的产品推出节奏和整个供应链合作模式发生的转变,成为当下大陆集团的重中之重。

“更多的本土合作”

从去年开始,大陆集团开始频繁官宣与中国本土公司进行合作,展露出了对中国汽车智能化业务的野心。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陆集团在中国市场与本土科技公司,例如地平线、映驰及魔视智能等公司展开了战略合作,在智能驾驶和出行领域进一步加速打造适合中国市场的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大陆集团与地平线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大陆芯智驾。该合资公司主要把大陆集团在传感器方面的优势和地平线基于AI芯片以及计算机视觉方面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为中国市场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目前,大陆芯智驾推出的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已经在2023年三月顺利搭载在深蓝汽车首款电动车SL03上。

据大陆集团中国区CEO汤恩介绍,在生产、研发方面,大陆集团也更强调在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运作。

去年底,大陆集团首个5G数字化超级工厂在长沙正式启用,用物联网来支持工厂高效运营。此外,曲阜、长春、合肥等工厂也纷纷扩建,进一步提升了大陆集团的本地产能。

研发团队方面,目前大陆集团在重庆、长春、上海都设有研发中心,去年9月,大陆集团长春技术中心新研发办公楼正式启用。

此外大陆集团在中国共设有23个生产基地、28个研发中心,员工总数约为18,000名;目前大陆集团全球约有20万名员工,其中将近十分之一的员工在中国工作。

2022年,大陆集团中国区的销售额则实现了超过20%的同比增长,这也更加坚定了大陆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持续押注,并开始着重发力汽车软件业务。

在本次上海车展上,大陆集团首次推出了其跨域的车辆控制高性能计算单元。车辆控制高性能计算单元解决方案是跨域集成车辆动态控制功能的第一步,除了集成提供原有的车身控制及整车网关功能。例如:访问内/外部照明以及无线软件更新的管理和诊断功能之外,它还集成了底盘控制应用,如阻尼控制、自适应空气悬架和底盘调校等跨域整车控制功能。

该方案由大陆集团上海、重庆研发团队与大陆集团中国软件与系统研发中心的专家共同开发完成。

大陆集团自动驾驶及出行事业群ADAS业务全球负责人 Manja Greimeier告诉搜狐汽车:“中国本土客户(希望出一套方案)的时间可能是一年半左右,但在国际其他市场可能是三至五年,这是非常大的不同。”她表示,与中国本土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很好地解决了研发效率的问题。

“规模化优势仍在发挥作用”

中国市场涌现出的一大批后起之秀被视为是大陆集团们的有力竞争对手。

比如在智能驾驶传感器领域(超声波、毫米波雷达以及车载摄像头等),过去这些传感器的核心技术大部分掌控在大陆集团这样的国外厂商手中,但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智能化需求大大提升,一大批国内厂商顺势崛起。

据相关统计,去年速腾聚创、大疆、华为、禾赛科技、图达通五家中国激光雷达制造厂商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十。随着智能驾驶级别提高和渗透率的提升,国内相关产业链企业也有望在智能驾驶传感器国产替代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而据Yole Intelligence统计,在高阶自动驾驶领域,几乎所有L4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公司都选择了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产品,包括Cruise、Zoox、Nuro、TuSimple,以及百度Apollo、美团(自动交付车)、WeRide、AutoX和Pony AI等中国公司。

单与L4场景不同,现阶段大规模量产的L2、L2+智能驾驶所需的传感器无论是在成本、技术要求上都明显下降了多个台阶。

这就意味着,在这一阶段,各家拼杀的更多还是性价比。

作为头部Tier1,大陆集团的规模生产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而在汽车智能化领域,规模化带来的优势仍然在发挥作用——一家公司规模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了它能否有足够的投资空间和抗风险能力,以及能够更长久地对未来进行投入。

面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大陆集团CEO司徒澈表示“大陆集团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积累了丰厚经验,可以支持本土团队的发展。然而,市场尤其是软件市场格外复杂,没有一个单一的IT公司或是供应商可以提供所有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需要一个生态系统。”

这也是为什么大陆集团选择了与生态系统内的企业进行了合作。

小结

从大陆集团身上实际也能看到不少老牌供应链企业的共性问题。

不久前,多家国际主流零部件企业公布了其2022年财报数据。包括大陆集团、博世、采埃孚、电装、佛瑞亚、法雷奥、舍弗勒、博格华纳等在内的多家国际主流零部件企业虽然营收普遍上涨,但净利润表现却没有那么亮眼。从这些企业的业务构成变化来看,电动智能化相关业务研发投入比重明显增长,但回报相对较低。

这也就意味着,在电动汽车智能化赛道上,无论是大陆集团这样的老牌国际供应商还是国内新兴的供应链企业,一定程度上都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除此之外,随着汽车日渐变成一台带着四个轮子的电脑,软件能力也变成了汽车的灵魂。这也就意味着主机厂们对于软件能力零部件需要更大的自定义空间。这也是大陆集团们面临的一大挑战之一。

大陆集团通过加强本土合作、生产、研发企图深入中国汽车软件市场,这是否能够解局?至少从目前来看,已经有主机厂跑来橄榄枝——长安、广汽、零跑等都已经与其达成合作。未来,就要看大陆集团怎样用更具性价比的方案卷出重围了。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