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 正文
全球报道:百年湖美丨中国也有一个“夏尔丹”
来源: 个人图书馆-ttookk      时间:2023-06-08 16:42:20

看官们都知道,夏尔丹(Charon 1699-1779)是法国18世纪著名的静物画和风俗画大师。

他的油画作品,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巴黎普通百姓的日常起居,反映了他们和善、俭朴和勤劳的品格,也成为平民生活趣味一个美好的缩影。

《庆典》(油画.约1942年)刘一层


【资料图】

但看官们不一定知道,“百年湖美”也有一个类似的油画家,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他曾经被朋友圈誉为“中国的夏尔丹”而名闻遐迩。

他的名字叫刘一层。

他是湖北大冶人、1913年出生。1936年进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武昌艺专)附中师范组就读,1939年升入西洋画本科。

夏尔丹立身之初的经历非常艰辛,打小跟着做木工的父亲学手艺,挨家挨户地揽活儿。后来拜学院派画家贾克斯为师,勤奋钻研,终于成为一名成功的画家。

约1942年,刘一层(后排左1)与唐一禾(中排左2)、张肇铭(前排左2)、唐义精(前排左3)、陈仲壁(前排左4)和蒋兰圃(前排左5)等师生在江津合影。

与夏尔丹一样,刘一层生长于一个乡下的油漆工家庭。

他的祖父做油漆,还会雕刻各式各样的花纹。受到影响,他自幼酷爱胡涂乱画,放牛时在石板上画,做饭烧火时在地上、墙上画。

他读了6年的私塾,11岁时独自跑汉口谋生,在一家英国人开的茶厂当童工。工余时他常常观看街头的电影广告,再依靠记忆将其中人物画了出来。

上街时发现了一家裱画店,武昌艺专许多老师的作品在这里装裱。他几乎每日都来观摩,然后回到住处默画。他反复对照,直到画的一模一样才罢休。

《爷孙俩》(油画.约1943年)刘一层

不久茶厂倒闭了,他在一家杂货店做学徒。当时的香烟盒里都夹有画片,一有空他便临摹这些画片。后来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转到一家做台灯的作坊里打工。

这个厂子专门雇了三、四个画工师傅,在台灯的纱罩上画一些山水花鸟、仕女人物。他不仅很快地掌握了画法,还可以把在裱画店看到的新花样,画在灯罩上。

他拼命地工作,将省吃俭用钱积攒起来,用于上夜校和补习文化课。1936年,终于如愿以尝地考上了武昌艺专。

《人物》(油画.约1948年)刘一层

18世纪的法国,正是“洛可可”艺术风格大行其道的时期。这种风格以贵族阶层为审美对象,崇尚豪华、强调动感,具有浓郁的享乐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夏尔丹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没有选择从事流行风格的肖像画和历史画、而是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不为人关注的静物画,在于他的生活经历。

他自幼与下层民众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觉得灶台、铜罐、碟子、水果和刀叉这些看上去极为普通的东西,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他笔下的静物或者日常生活场景,充满了一种自然、亲切和朴实的审美情趣,打破了“洛可可艺术”仅满足于上流社会欣赏的局限,形成了平民写实主义的美术风格。

1943年刘一层(左)与夫人池锡权在江津县德感坝五十三梯写生

《篱芭》(油画.1954年)刘一层

《五儿》(油画.1969年)刘一层

刘一层也是如此。

1938年,他随校迁至四川江津德感坝(现属重庆),正处于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时期。

他的经济极其困窘,转到西画专业后没有钱买材料,平时写生只好以画水彩为主。画好之后洗掉再画,一张纸总是要画上4、5次。

上油画课则自已动手用破汗衫、短裤制作画布,捡别的同学丢弃的画笔、颜料反复使用。

他为了从一个高年级毕业生的手里买一套旧画具,借了学校的贷款,靠着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做了二年的助教才得已还清。

1944年刘一层在江津县德感坝五十三梯

当时,革命的救亡运动如火似荼,激进的艺术口号也不绝与耳。但在纷至沓来的各种新兴美术思潮之中,他坚定地选择了现实主义的绘画道路。

他痴情于描绘当地的山民、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锅盆飘碗、坛坛罐罐。因为,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物品,似乎与他熟悉的生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实际上,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影响了他的艺术理念,这就是他的老师唐一禾。

《老铁匠》(油画.1961年)刘一层

唐一禾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出自著名的古典主义画家劳伦斯门下。

他具有坚定不移的现实主义的艺术信仰,主张“艺术必须在民众的底层里负起神圣伟大的使命”,恰好与时代的精神相吻合。

唐一禾在教学上极其认真负责,对待学生亲与父子、情同兄弟。尤其是在德感坝艰苦的日子里,他总是与同学们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

唐一禾有三个最得意的学生,其中之一是刘一层。他几乎每日都泡在老师的画室里,常常成为老师的助手和模特儿。

约1947年刘一层在武昌艺专(汉口万国跑马场)

1945年武昌艺专教员名册

唐一禾著名油画《胜利与和平》中的强壮汉子,模特儿也是由刘一层充当的。而其中装扮“胜利女神”的女学生叫池锡权,后来与刘一层结为了终生伴侣。

1942年,在重庆举行的“教育部第三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上,他的油画作品《庆典》荣获优秀奖,引起了美术界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此后,他得到了“中国的夏尔丹”的称谓,其名声不径而走。

约1948年刘一层(右)与同事在武昌沙湖写生

《高滩岩瀑布》(油画.1954年)刘一层

1956年刘一层在中南美专举办的“梅尔尼柯夫油画班”上临摹苏联油画

《风景》(油画.约1965年)刘一层

1943年刘一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等职。

1946年他与杨立光、刘依闻等人,在武昌艺专返汉后西洋画科的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1949年任重庆歌乐山蜀中艺专副教授;1951年任重庆艺专教务主任、教授;1952年任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1992年获得了重庆美术家协会颁发的荣誉金奖。

约1968年“文革”中刘一层在西南师大

《水果》(油画.1960年)刘一层

《枇杷》(油画.1985年)刘一层

1980年刘一层(右)与夫人池锡权等在家中习画

《秋菊》(油画.1980年)刘一层

约1981年刘一层(左)及夫人池锡权(中)与刘国枢(右)在西南师大

《镜前的水仙花与山茶花》(油画.1979年)刘一层

1990年代刘一层(右)与夫人池锡权

他的绘画创作与教学生涯,被美术界赞誉为“西南三刘”之一(另二人是刘艺斯和刘国枢),也使武昌艺专的艺术理念在西南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与夏尔丹相同,刘一层在生活和艺术的道路上没有随波逐流,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非凡的洞察力,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个性。

与夏尔丹不同,刘一层的作品把西方油画写实的语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相结合,无论是一草一木、还是一器一物,都蕴含了东方式的审美趣味。

晚年的刘一层

自古华夷不相通。

其实,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假若硬是要把夏尔丹、刘一层,二位处于不同文化和时空的油画家扯在一起,确实显得有些牵强附会、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刘一层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足以在“百年湖美”的历史画卷中,留下闪闪发光的一页。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