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 正文
在主流媒介之外,为什么我们要推荐这些小众叙事媒介
来源: 哔哩哔哩      时间:2023-07-12 01:46:32

封面帕秋莉形象转自@哈德门卡


(资料图片)

电台作者:@多情丶回忆 @INVINCIBLE79

本篇文章是由两人的电台对话改编而来,因此会有很多口语化的表述和大篇幅的内容,酌情各位看官老爷们包容了。

前言:为什么取这个标题?

多情:

就我们做这样一个电台的初衷,可能一开始就只是想安利一些很小众,就是大家都没看过的冷门佳作。但是后面我们又讨论了一下,就如果你只是单纯的安利,文章就完全没了主题。我是希望通过不断安利的这个行为,去延伸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所以才有了这么个名字。然后这个标题取得就有点学术了,因为媒介这个词本身就不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但选择用“媒介”,也是因为我正好翻到了一本书,叫做《故事的变身》。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们肯定要先对标题下定义嘛。主流和小众这两个概念很容易理解,他就是我们两人纯主观的判断。你我觉得这是主流或者小众,那他就是主流或者小众。

但是媒介呢?这里我就借用了劳尔·瑞安在这本书中对“媒介”引用的定义。

(1)通讯、信息、娱乐的渠道或系统

(2)艺术表达的物质或技术手段

第一种定义是着重媒介的传播属性,例如电视、广播电台、视频网站。而第二种着重将媒介视为创作所使用的工具,例如纸张,摄像机,视频剪辑软件等等。而将这两者所结合,我们的标题也呼之欲出。我们想推荐的正是,我们自认为非常小众,在少有人关注的媒介上传播,亦或是用少有人知晓的创作工具,所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

在第二轮安利环节中,我们会依据媒介诞生的时间线,从过去一步步安利到现在。 而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会现有的技术,对于未来可能流行的媒介进行预测。

一.日本短剧

推荐标签:蚌埠住了。

作为开胃甜点,这里我想强势安利一对搞笑艺人组合——再见吧青春之光。

不同于其他组合,我觉得他们的最大卖点,就是会为了铺垫包袱,在开头浪费大量时间去铺垫,甚至让你有些无聊。但当他中期抛出包袱,引爆荒诞展开的那一刻。你才明白过来,什么叫做“蚌埠住了”。

这点在他们的代表作——《医学系》中最为极端。

不过这里,我最推荐的是他们名为《小说家》的这部短剧。

日本搞笑短剧 再见吧青春之光《小说家》 中文字幕 bilibili_哔哩哔哩_bilibili

开头只是:咖啡馆+著名作家+粉丝偶遇=无聊的粉丝偶遇偶像展开。

但忍耐到中段,本剧最精髓的包袱——“量子阅读”被抛出来的刹那。

真的TM蚌埠住啦。

当副社长扮演的粉丝用速读几秒就随便看完了,作家南野省吾注入灵魂的心血。两人地位瞬间颠转,作家赶忙阻止粉丝继续速读,而粉丝反手合起上中下三本书就一下子读完了……

二.现场表演秀

推荐标签:探讨人性、催眠、心灵控制

79

这边的话,我想推荐的是达伦·布朗的现场表演秀。

达伦·布朗的话是一个很有名的舞台催眠师、心灵魔术师,他就是围绕着这个催眠,然后展开了很多的现场表演秀,最有名的一场应该是恶名昭彰。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达伦·布朗同时背熟《莎士比亚全集》和《全国公交路线手册》,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大脑。在节目最后,达伦布朗将记忆宫殿展示环节和前面留下的伏笔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展示他高超的编排能力,实在是厉害的不行。

但真正让人感到奇妙的地方在于,达伦·布朗他对催眠能力的应用非常神奇,他可以通过催眠让一个胆小的男孩,去摸毒狼蛛。或者说可以让他和母亲建立起联系。他最有名的地方并不在于他的魔术表演,而在于他的反魔术表演,他很喜欢戳穿别人的魔术。比方说通灵,达伦·布朗就特别讨厌通灵这个概念,因为他认为所谓的“通灵”,实际是实打实地在践踏我们对所爱的人的记忆,并且还靠此大赚一笔。

所以在这一期节目也就是恶名昭著中,他也展示了通灵的能力。他一共邀请了现场50多名的观众上台,并且,一个一个的把他们心心所念的,已经去世的故人都招回来了。还说出了只有这些故人和观众之间才能知道的秘密。但他坚持这并非所谓的通灵,并且希望上台的观众也不要再被那些道貌岸然的通灵师所欺骗。恶名昭著这场表演秀是可以颠覆你对魔术,或者说催眠的认知的。看完之后你绝对会先佩服他,然后再怀疑他。因为那个表演实在太过于天马行空,让人难以接受。毕竟如果他的表演全部都是真实可靠的话,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事实是成立的:在这个世界上,人心确实是可以被操控。而这一点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吓人的。

我再说些达伦布朗比较有名的几件事情吧。第一件事是在达伦布朗的早期节目里,他居然在预测彩票,而且还猜对了!后来全球比较有名的博彩行业,都禁止达伦布朗去参与他们的彩票购买活动了。第二点的话是,他年轻的时候玩过一个非常疯狂的俄罗斯转盘,猜下一发会不会是实弹,而他居然真的没有把脑袋轰出一个洞来,那个是他20多岁的时候拍的一个节目了,让人感觉非常的不可思议。这种魔术,我更认为他更还原出来了魔术本身那种超自然的那种魅力。

多情:

听起来,他像是这种特别会包装,或者说特别会营销的一个魔术师吧。听你讲的几个事例就感觉特别的离谱。就比如说,预测彩票期期买准。就很包装的感觉,我不太能接受。然后的话,关于催眠师。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些纪录片,但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一位啊。就是在电视秀里面催眠一个,特别善良守法的一个市民,然后拿枪去刺杀另外一个人,然后真的开枪了。但那枪里没子弹。总之就很离谱啊。或者说是那种催眠,就是给人摁摁头,然后念叨什么,突然拽人的手臂,那个人就晕过去。之后就任由催眠师摆布了。

79

我现在有七、八成的把握,你刚刚说的就是达伦·布朗。他有一期真人秀,也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一档强调催眠的真人秀节目:《就范》。

那在这个表演中,他就挑选了几个在平时,比较懦弱,比较善良守法的好公民,想看一下他们在各种极端的情况下,当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被监视,这一完全可以伪装成意外的时候,会不会愿意去杀人。他们内心的恶能否被放大?

这期节目影响非常不好,但同样也很精彩,因为他从某方面满足了我们的黑暗心。达伦·布朗确实很神奇,他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动作,经常就是搂一下肩膀或者说打一个响指,他催眠的对象就立刻深陷催眠了。这一点给人感觉与其说是催眠,不如说更像是魔法,因为太过于神奇了。不过对于催眠师来讲,每个人的催眠体质是不同的,每一场催眠他对环境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但是刚刚说到的那场恶名昭著。他达伦布朗就是完成了一个100多人的,大规模的催眠,秘诀在现场的温度、语速和色彩暗示等等。

所以说他那个催眠到底是不是真的吗?毕竟他已经举办了这么多场这个真人秀。还没有被人戳穿,要么是他背后的那个资本团队非常的强大,要么这家伙真的有一定的真才实干了。当然,如果说我只是在讲一个,就是噱头很大的一个魔法师的话,那我认为也并没有多么想看的必要了,毕竟对于我们来说,奇观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人的这种好奇心,但奇观并不能够带来精神上的这种饱满感。

所以我再推荐一些达伦·布朗的真人秀。哦,刚刚那个《就范》,也是名单里的一个。它展示了我们内心中施暴的渴望。而且向我们发出了一个质问:杀人真的是一个不可逾越的一个界限吗?听起来有点黑色。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可以看另外一个比较光明的,12年的一期节目:《天启》。哦,豆瓣的翻译变成末世了。

达伦布朗向全球的粉丝发出邀请,而在这几十万人中,他最终确定了一个,催眠体质很合适的一个家伙。然后达伦布朗和他的家人拟定了协议。在这个人进入节目的前三个星期之前,达伦布朗对他进行严格的、精神上的接管。这个被选中的年轻人是一个废柴,脾气暴躁,和父母关系也不好,总体来说是一个社会的边缘人了。

在这个边缘人居住的那个小世界当中,无论是他看到的电视节目,广播,还是在他经常浏览的网站里,达伦·布朗都在向他施加一个暗示:世界末日即将到来了。并且让他的父母和朋友。也和他有意无意的提起这个事情。为了强化催眠,达伦·布朗还专门委托对象最喜欢听的电台的主持人,单独为他做了一期和末日有关的播客。主题好像是一个有关陨石的末世讨论吧。然后来到了最关键的一步,达伦布朗制造了一场“意外车祸”,他让对象相信自己经历了严重的车祸,被安置到州医院后昏迷了一个月。当他醒过来的时候,周围的场景却像是《惊变28天》一样。到处都是一片狼藉,地上有很多奇怪的液体,空气里还有难闻的味道。并且还看到了,有一个很像丧尸的家伙,被关在玻璃窗里面吼叫。

在这种末世的危机之下,我们的主人公能否重拾起责任,从原来那个懒散的废柴,转变成拯救他人的领导呢?这是达伦布朗对他的期望,也是全片最大的看点。

为了促成转变,达伦布朗安排了很多任务鲜明的角色。嗯,一个就是移民小女孩。当然那个小女孩看起来个子很小,但其实比他还大。这个是为了激起我们边缘人主角的保护欲望。另外一个的话,是一个看起来很靠谱的老大哥,但是老大哥在中途会退场,主人公不得不接下他的担子。还有一个则是我们主人公边缘人的一个对立面,和他一样胆小懦弱,不成气候的一个家伙。

在这样的一个真人秀过程当中,观众可以像楚门的世界一样,通过隐藏的摄像头,以及达伦布朗在背后的讲解,逐步观察我们这个年轻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拯救自己的,并且在最后热泪盈眶。因为每当看到这种自甘堕落的人决定改变自己,拯救他人,珍惜现有的一切的时,我们总会忍不住地想到自己。这也正是这档节目跳脱出同类整人节目恶趣味的关键:善的悲悯。

这个年轻人,他从最开始一直想要去找他父母。因为他原有的认识当中,无论是世界末日还是洪水来临,或者到处都是丧尸,只要把重担全部交给父母就行了。但是当他发现,找到他父母这件事变得很机率微小,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时候。我们的主人公,在重压之下,居然真的站起来了。达伦布朗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本质:一个坚强、勇敢的年轻人。

你刚刚肯定也想到了,如果是在末世的话,那他会不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比方说拿起武器大杀四方?

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制作组专门拿走了可能会对僵尸演员造成伤害的东西。没有任何的枪,他们只能跑,并且在关键的时刻,比方说。他们看起来马上要被追上,必须要杀一两个僵尸才能解除重围的时候,然后我们的制作组会安排一个人出来解围,然后那个人的话会加入到他们的团队里面去,并且,制作组有意的隔绝他和外界的一个联系,他们最开始选取的那个地方是一个废弃的发电站。在那里的话,达伦布朗保证了与外界没有任何的通讯可能。他们尽可能的把我们的主人公放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像是最开始的时候,他被丧尸追,然后他躲到了那个面包车里面。我们的老大哥,开车带他逃跑,而面包车是没有窗户的。对他能听到叫声,但是他不会看到外面是什么。再加上达伦·布朗对他施加强有力的暗示,他可以相信的是,这辆车正在冲破重重的尸潮,可能还会碾碎一两个,就是那种肢体。但是不管怎么样,确实没有任何人受到伤害。

在最后,达伦布朗出现然后告诉他,你之前做的那些事情,并不是一个梦。达伦布朗一直让他相信他做的那些是个梦,他救下小女孩,逃过尸潮,经历了生离死别。但全部一切都只是虚构的梦境。他会怀疑到底是自己真正变得强大了,还是因为身处梦中,一切皆有可能?而这时达伦布朗出现了,剩下的你应该能猜到:它不是一个梦,而是一个生日礼物。主人公立马泪流满面。

这个真人秀可能有很大的表演成分在里面的,但是,当你看过其他达伦布朗的真人秀之后,或许会产生动摇。

多情:

哇,听起来他的手法,就很像那种传教或者是传销。把人关在一个封闭没有联系的一个茧房里面。但是呢,就是把这一套精神控制用在真人秀上面,然后就制造这样一个,似梦非梦的一个末世环境里面,让你体验一下,就感觉确实是。如果作为一个局外人来说确实特别羡慕,也想去体验那种感觉,因为说实话,末世基本上体验不到的,对吧?而且像这种一个沉浸式的体验末世,然后还能隐形当中保证你的安全。就真的感觉是那种虚拟现实的感觉。有点羡慕了。

三、物语音乐

推荐标签:同人音乐,秘封组,百合,刀

多情:

我这边想安利的东西,就是物语音乐了。它就是用一张专辑,包括里面的每一首曲子、曲名、歌词、封面、BK(专辑附赠的小册子)等等,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媒介的起源,算是从comic market开始流行的,毕竟整张专辑都被当做叙事媒介了嘛。其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社团有Sound horizon:

白之预言书 - Sound Horizon 中文百科 ()

最出圈的车万社团之一——凋叶棕

备注:如何评价同人音乐社团「凋叶棕」? - 小幽香的回答 - 知乎

/question/28890005/answer/44148883

等等。

不过上述社团实在太过有名,实在不是我个人能考据安利的。这里我就只想安利这唯一张专辑——《mary had a little love》。

(以下简称羊学)

那为什么要安利这张专辑呢?首先肯定是每一首曲子都特别好听耐听,其中扮演莲子的歌姬,正是如今的大人气网络歌手Majiko。

【4K收藏级画质】majiko《心做し (心理作用) (カバー)》现场!!!_哔哩哔哩_bilibili

当然作为讨论叙事的文章,这里我先从曲名下手,重点聊一聊这张专辑的叙事。

译名参考:

MHLL 秘封羊学考据(未完成) – DiPLOPiC DYSTOPiA ()

03.Dreaming hour,[梦幻时刻]

梅丽回忆着她与莲子最初的邂逅,并畅想着和莲子一起遨游在群星之间。

04.Stray CS am3:00 [迷途的呼号-凌晨3:00]

梅丽不断向莲子“呼号”,却一直得不到莲子的“应答”。

05.Drip+drop [滴+答]

莲子用自以为是的成熟,去包容梅丽少女般的幼稚,换来的只是她滴答的眼泪。

图绘:possumomo

06.Whip*syrup [搅拌*糖浆]

梅丽对莲子的感情,就像是不断搅拌*加糖的苦咖啡,只能永远的藏在心底。

07.星空露光[星空曝光]

莲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她再怎么曝光用完胶片,也再也拍摄不到名为梅丽的星光。

08.Door [门扉]

梅丽合上了自己内心的门扉,彻底迷失了自我。

09.Chime[门铃]

莲子死死砸着门铃,可声音却迟迟传不到,门扉后站在天台上的梅丽。

10.羊の塔 [羊之塔]

沉浸在与莲子一起畅游星空的梦幻时刻里,梅丽渐渐失去了意识。

附11. Mary[梅丽]

在唱《玛丽有只小羊羔》童谣的途中,梅丽的歌声戛然而止,只留下重物落地声。

01.梦(inst.)

在近乎梦一般的氛围钢琴中,倒放着同专辑几首歌曲的片段。

02.铁塔

在沾染晚霞的铁塔上,梅丽亲眼目睹了从铁塔坠落的女孩。

正如各位所见,考虑到叙事方便,我依照自己推测的时间关系,将曲目的顺序做了重新编排。我眼中的羊学,刨去妖怪八云紫等等晦涩难懂的设定,刨去秘封组这层甜蜜的外衣。留下的就只是一段,因为梅丽严重的抑郁症,外加莲子后知后觉的追恨,而不可挽回的悲剧罢了。

这里我特别推荐草食虫大佬,用Live2d为羊学所三创的mad,借由majiko的这首《ひび割れた世界》,将上述的剧情演绎的淋漓尽致。而在短短五分钟的mad之后,是长达近一个小时的羊学解读,伴随着一张张精美的曲绘,让人梦回了十年前视频点评歌曲的时代,不可谓不尽兴。

【2020华灯宴单品】破碎的世界【静止系mad】_哔哩哔哩_bilibili

79

果然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悲剧故事啊,貌似密封组总是有滑向bad end的魔力呢。

这张专辑不由得让人想起End of daylight和求心症,当然前者貌似是手书的影响更大一些,而后者则完全是借不相关的曲子讲述东方的故事。这些作品共有的优秀部分,是总能够为广大的爱好者们提供新的视角,新的感动。

在歌曲里融入故事的做法,似乎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例如民谣、欢论等等。

时常有这样的问题:迈克尔杰克逊到底伟大在何处呢?

不妨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件事: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人们可以通过MJ的音乐实现全球各地信息交流!为什么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人可以通过一首歌发现知己?

我想答案就是叙事歌。

总之,回归到专辑本身,

(播放音乐 鉄塔<echo>PROJECT - Mary had a little love)

鉄塔这一首情感十分强烈,光是听歌手撕心裂肺地呐喊,似乎就能体会到那种失去的痛苦。诚如多情所说,哪怕去掉故事,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四、盲人电影

推荐标签:在校学生,MP3

79

行,那再由我分享这边准备的。

接下来要谈的可能噱头大于体验,毕竟它实际是小孩子对“电子设备被视作洪水猛兽”这种价值观的妥协。我相信你也肯定有相似的经历,家长出于各种当时你还不能理解的理由,阻止你在最喜欢看有线节目的年龄看电视或者电脑。冒险小说和漫画总归会看腻的,足球也有踢累的一天,为了寻找新的派遣方式,我四处搜索,最终发现了“MP3里的电影”。

哦,现在回想起来不得不好奇,苹果的iPod究竟是什么时候取代了索尼的随身听呢?小时候还经常能看见高年级学生拿听力磁带没日没夜地背英语,但轮到我时却换成了更轻便、更隐蔽SD卡和仿iPod的mp3。现在我还有一张1GB的SD卡呢,不过恐怕只剩下纪念意义了哼哼。总之,我把电影的音频拷到记忆卡里,然后找到没人的天台,枕着手臂躺下。带上耳机,我就完全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了。顺带一提,当时我也有想过找有声剧,或者说有声书,但是却发现那个时候市面上流行的很多都是,呃,耽美方向的,而我根本不想去听耽美。还有一个原因,是它们一般都是个人爱好者录制的,所以体验可能就不如电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沉迷在电影音频上。

多情:

真是很神奇的娱乐方法。不过出于好奇问一嘴:不看画面,真的可以听懂剧情吗?

79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才会说噱头大于体验嘛。对于已经看过的电影,确实可以凭借台词回忆出具体的情节,但对于一个小孩儿来说,反复听已经烂熟于心的电影还有什么意思嘛。所以我听的更多是之前没看过的电影,而且以译制片为主,因为字正腔圆的翻译腔是最容易听懂的话。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很多译制片会出现声线非常相似的角色,如果有屏幕帮忙区分形象还好,但对于只靠耳朵“认人”的我来说,实在是头疼,因为你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例如《星际穿越》,只听声音的话,我们会觉得电影里只有四个人:睿智的老人、固执的大叔、聪明的女儿还有冷酷的女科学家。但实际上电影里根本不止这些人!可是他们的配音实在太像了,所以很难区分出说话者的身份。不过嘛,靠台词猜角色也成为了无所事事的学生时光的一大乐事。

哔哩哔哩音乐 ()

当然,后来我也学聪明了,只找人物少的译制片,例如《这个杀手不太冷》、《当幸福来敲门》、《怦然心动》等等。相对来说都很容易理解,对渴求故事的小孩来说简直是最佳选择。

反面例子则是科恩兄弟的全部电影,我至今还能记得听完《老无所依》后的那种深深的迷茫感,一整个周末都陷在“我到底听了什么”的怪圈里。后来看了电影,才能理解的好一些。

再后来,我才明白自己一直在接触的,其实是名为“盲人电影”的东西。何为盲人电影呢?其实对普通电影进行重新剪辑后,再增加大量配音解说(一般是女声),把场景的转换、人物的穿着打扮和动作等视觉形象转化为声音形象传递给观众。我也找了几部盲人电影来听,但觉得画外音实在破坏代入感,就又回归了单纯的电影音频。

听电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全神贯注,根据上下情节来判断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他们的很多音效是相似的,或者说趋同的。这就导致你没有办法区分,到底是关门声还是开枪声?是主人公枪杀了反派,还是因为气不过来,夺门而去?不认真听的话,是不能理解的。假设我们认定主人公开了枪,那到后面“被枪杀”的人又出现的时,你就会十分诧异。

现在有声书已经发展的很好了。如果你认真去听的话,会注意到它们在音效方面处理的格外细腻,为的尽可能帮助听众的耳朵区分场景,而译制片可能就不会这么关注这方面了。但好在现在盲人朋友们有了跟多的选择,体验也会比我那时好很多。

多情:

我之前看过那个有关盲人电影的记录片,就是有专门有一批人,就像你在说,会有那种电影讲演员嘛。就是一堆盲人就坐在那个电影院里,然后就有对那个讲解员就给坐在电影院那些盲人讲解电影就就挺奇妙的那种画面。

给盲人讲电影-纪录片-全集-高清正版在线观看-bilibili-哔哩哔哩

79

啊,你描述的那个画面让我想起来另外一件事。我初中的时候有一本书,叫做《二十四格每秒天堂》,作者是潘海天,讲的是电影的故事。

潘海天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科幻作家,但是这部作品让我感觉槽点很大。因为小说的一个关键谜团居然是身为盲人的反派走进电影院,而我们的主人公一直不能理解。一个盲人去电影院里面干什么?为什么盲人在看电影?但是我因为一直在听电影的原因,反倒觉得主人公有些大惊小怪。至此就很难再带入主人公了。刚刚你说一堆盲人坐在电影院里,突然让我想起这本书了。

五、互动视频

推荐标签:B站,短流程剧情,互动游戏

多情:聊到盲人电影,正好我接下来要介绍的一位导演——艾叶,在去年拍摄了一位以盲人为主角的微电影——《五十》。其中就有个特别经典的情景,主人公被一个坏人追赶,情急之下他只能高举双手,闯过车来车往的马路,侥幸逃脱了出来。

这里我想推荐的是,其实是艾导两年前,配合b站互动视频功能刚推出时,所创作出来的一部互动视频——铁心博弈。

铁心博弈【2020拜年祭单品】_哔哩哔哩_bilibili

估计看这篇文章的朋友,有很多人都听说过艾导的名号了,但我还是很不厌其烦想要推荐这一部铁心博弈。就像ever17之于galgame,undertale之于meta game,铁心博弈之于互动视频。艾导把b站互动视频区别于galgame的选项,那唯一独特的功能,就是在选项界面里会有五秒倒计时,如果你不做任何选择,那么你会进入第三个选项,也就是你没有做出选择的一个选项。

艾导他就把这个点,完美融入进了故事的叙事之中。哎,真的说太多词都止不住我对艾导的喜爱,这里还是先打住吧。

79

哦,好的,那么这样的话,互动视频我之前倒也是有接触过,但我大多觉得没有多少意思,作品就是参差不齐,就没有继续在入这个圈子了

多情:

是的是的,B站互动视频的up主虽然说也有头部,但是大部分的视频都是比较的短平快,就比如说打泥泥,他的作品一周目就只有十多分钟,其中很多的剧情或者说人物,就非常的扁平。他可能是为了一些趣味性牺牲了很多故事性,但这对我来说就没有了什么吸引力。

所以这里我推荐另外一位,我特别喜欢的一位B站互动视频up主,她叫半个国王。我最想推荐的是她的这部作品——《将美丽献给你》

【互动游戏】将美丽献给你 | 长相会改变一个人吗?_哔哩哔哩_bilibili

当我点开视频的开头,我就被她精心编排的,那童话般的演出所震撼了。无论是恰到好处的音乐,精心建模的背景,简洁的人物剪影,还是如游戏般的演出音效。它就是一部完成度极高的短流程剧情游戏,能让你沉浸在她那童话般的叙事中。

《将美丽献给你》的叙事也非常的流畅,整篇故事想要探讨的主题,就是对于两位相同出身的女生,相貌对她们的生活,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的女主人公朝雪,就是这样一位相貌平庸,招人讨厌的人。而同班的来虹,是一位相貌惊人,被众星捧月的女生。朝雪看不惯来虹对她的虚伪关心,更厌恶身边同学对她功利般的追捧。在遭遇了一系列地被同学歧视,心情跌入最低谷的她,却偶遇了一位“造物主”,他许诺可以让她和来虹身份互换。深藏心思的她,为了得到被人所认可的美貌,也答应了“造物主”对她的要求——报复讨厌她的人。

至于后续如何,就留给对半个国王感兴趣的各位吧。

六、跑团视频

推荐标签:日式幽默,智斗,港风,摇滚音乐

79:

我最开始对互动视频的印象比较类似于精品制作的跑团,既然已经谈到了这个,那么我就顺着这个话题谈一下跑团视频。

第一次接触跑团视频是2018年,那已经是四年前了,但对我来说却并不遥远,尤其是在我梦见无起伏的电子音讲述故事的那些夜晚。

我很沉迷这些故事。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幽默有趣,另一方面是给人感觉很新颖。我先说一个前提,就是在我的印象里约有90%的跑团视频并不是以故事为胜的,他们主打的是娱乐,也就是所谓的踢门团。比方说有一个主持人,他会带领着玩家逐步地走进原本的那个世界,但是这些玩家很胡闹,他们会发展出来很多其他的玩法啊,像是说到了一个特殊的关键,要么杀死坏人,要么丢下恶人,玩家可能就会直接一溜烟的跑掉了,根本不关心坏人恶人世界危机,因为不关他们的事情,就是他们主打的是幽默而不是故事。 所以说在那段新鲜劲过去之后,跑团视频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差的。因为他们大部分来说趋同很严重。国内有一个影响力比较大的叫做真冬。

【克苏鲁神话01】【跑团】比克苏鲁更可怕的是刁民!巨恐怖!

他做了很多这种风格的视频,像是卡森德拉。如果去看,你当然会觉得很好笑,但故事并不会留下太大的印象(个人意见)。很奇怪的一件事是,没有精美CG(素材借用的是FGO的立绘、背景则是虚化后的现实图片)、只是一个玩家间留念的跑团记录,居然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比如卡桑德拉这部团,影响力超乎寻常,光是我看的时候播放了就已经破了50万,这绝不是一个冷门圈子应该有的数据。不觉得很厉害吗? 可虽然那段时间跑团成为一时的潮流,但现在他们声音还是逐渐落下来了。我想这和卡桑德拉爆火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之后有很多团都在模仿卡桑德拉,想要去创造一个就是胡搞的团,或者说卡桑德拉本身也是去模仿,拉夫海尔的终末团,一个日本的跑团,他们都在模仿就是胡搞的这个趋势,而这带来的只有一时的红利,最后留下来的仍然是一片冷清啊。 既然谈到这里的话,那么我肯定要推荐跑团视频当中的另外一个例子,一个同样没有任何自创素材,就是没有自己画出来的人物,也没有自己做的那个cg,完全是靠着漫画以及各种免费素材,甚至音乐都是从那个作者比较喜欢的电影当中制作出来的一个团,叫做《馒馒来妖梦与看明白就很恐怖的克苏鲁神话》

【熟肉】馒馒来妖梦与看明白就很恐怖的克苏鲁神话Part1-3

作者的话是很有名的朝雾卡夫卡,他后来创作了另外一部作品叫做《文豪野犬》。据传能被相中去写文豪野犬,关键就在于他的这部跑团作品。《馒馒来》的话在日本影响力非凡,类似于我们的卡桑德拉在国内的影响力。

让我们再回顾《馒馒来》本身,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呢? 其一它捏他了非常多的作品,像是东方project、死亡笔记、孤独的美食家、还有那个浦泽直树的Monster。虽然引入了一大堆毫不相关的人物,但是呢,在作者的世界观下居然又能合理自洽。比方说在这个世界里,博丽灵梦也许没有符卡、不能到处飞行,但是她却可以成为一名日本的民警。死亡笔记的L除了是世界第二的侦探,还可以是全日本通缉的一个超级大骗子。而我们的井之头五郎,虽然他不再是一个美食家,但却可以化身一个落魄、单身但可靠的私家侦探。各种胡闹的身份交织,朝雾卡夫卡写了一个可以说是相当精彩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跨度不长,可能也就仅过一个月吧,但是却给人带来一种史诗感。这种史诗感是很独特的,尤其是当他的第一幕落下,展开第二幕徐徐展开的时候。

其二是幽默感。好像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日本人都会带上仿佛天生一般的幽默感。无论在什么领域,漫画或是电影,游戏或是跑团视频,都会加以调剂的幽默辅料。像是我之前有看过一部定格动画,名为《Junk head》。它也是融入了作者的这种恶趣味,黄段子和颓废乱飞。对此我有一个并不怎么准确的理解,即区别于英式幽默和美式幽默之外的日式幽默。举例子的话,日式幽默就是所谓的面对死人的严肃的话题时,主人公仍可以若无其事地说出胖次之类的笑话。而如果换成英式幽默,可能就是福尔摩斯去嘲笑他的雷斯垂德探长,说苏格兰场就像饥荒年代的花牌一样有用;美式幽默则会直接开起死人的玩笑了。这三种幽默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他们就都各自能够融洽进去。而我们的《馒馒来》就是相当典型的一部“日式幽默”作品。

其三是精彩的智斗。朝雾卡夫卡做了一个很大胆的设定,他居然把L放进作品里了!这一点对于许多同人作家来说或许会非常头疼吧,稍有不慎,就会犯下严重的OOC错误。想想在死亡笔记中,L都做了什么。利用电视节目锁定嫌犯住址;借打网球来试探夜神月;还有故意对他自报家门。敢于做出如此让人胆战心惊的决策,L的魅力可真是难以写好。那么《馒馒来》还原的如何呢?

答案是近乎1 : 1的还原。是的,你能够感受到这个L,就是原作的L!利用信息差制造不对等的优势、高压审讯、满嘴跑火车等原作的惯用手法,在这部作品里都能看见。不过与之相对,其他几个角色和原作就差距蛮大啦,但还好就是整体OOC程度不过分。对于那些因为一两名角色感兴趣而观看的粉丝来讲,最起码不会对作者产生糟糕的印象。毕竟如果说你要是把灵梦写成了一个。算了,我不说了,我怕招了灵梦粉的黑呀。 死亡笔记也有小说。我印象比较深的应该是那个《洛杉矶BB杀人事件》。虽然整体质量很高,但奔着L去看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小的落差。毕竟在还原原作漫画的刺激感方面,还是做的不尽人意呀。在这部小说里面,它只有和L身份有关的那个大爆点给到了我震撼感,除此之外感觉和原作有一个割裂感比较明显。这很可能是因为主角的选择。作为FBI探员的南空直美,是调查与BB有关的杀人案时,自然会走本格的推理流。而我是一个不喜欢吃“本格”这颗花菜的挑食的家伙,所以你大概能想到为什么我会说有落差了吧。

在《馒馒来》当中,因为这个世界观是超自然的,所以说他就跳脱出了本格常有的,就是那种密室杀人的框架,它不再拘泥于这种朴素的杀人方法。当面对一个强大未知的威胁时,作为普通人的L又该如何解决呢?

当然他跑团视频也并不只在L这一个角色,而是涉及到很多的角色。他们互相扶持,走向最终的结局。如果少了任何一个,想必都会影响他们走向吧。

其四,是作者对于港式警匪片元素的运用。像是吴宇森的教堂和飞鸽,居然在这一个跑团视频中还原出来了。很难想象吧,光靠几个图层抖来抖去的一个跑团视频,居然能够还原出来电影里面一样的场景。我知道这很难相信,所以不如由你来亲眼见证吧。

其五是音乐。有很多电影,或者说电视剧,喜欢在结尾的时候播放摇滚音乐。试图想象一下,阴沉沉的暴雨中,一位什么都没能阻止的一个警探,拿着史密斯手枪,失魂落魄地走在道上。行人匆匆,所有人都心怀鬼胎,所以即便很疲惫,但我们的主人公也不能肆意大哭。他必须封锁自己的情绪,一边隐忍强烈的悲恸,一边踉踉跄跄地继续走。

这时候,音乐响起来了。一首《Still in the dark》结束该幕。

/song/3932076/?userid=5041829707

就是这种心头猛然一空的感觉。我不知道我形容的是否准确,如果你和我一样很喜欢这种感觉的话,那么恭喜你,这部《馒馒来》,风格就是如此。尤其是当第一章结束之后,来自黑礁的张维新,手持双枪,走进黄龙的闺房,要去枪杀自己爱慕的老大时。没人能不爱这样的结尾!

我在看完之后,一直尝试做一个相似的画面。但成品却不如人意,因为我不擅长编故事,我只能照猫画虎。但是真正打动人的是故事,这也正是为什么廉价的人像依旧魅力十足的原因。

七、模因视频(?)

推荐标签:虚无主义,生活,表情包

多情:

我发现就是79你介绍跑团视频的那最大魅力,在只有一个抠图一个PPT,这样如此简陋的东西,却能只靠故事带来那种极强的震撼感。我下文要介绍的媒介,正好和跑团有异曲同工之处——模因视频。 这里必须要道个歉哈,我实在没能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义词,所以我就只能自创了这个定义“模因视频”。他指的是用互联网上流行的表情包形象为故事的主角,主要是配上英文的合成音,在简陋甚至是抠图出来的背景上,在拼凑上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剪辑出来的短视频。这里我想推荐的模因题材视频,一个叫cheems,一个叫doomer。 Cheems最初只是一张让人特别好笑和放松的柴犬照片嘛,但是在这几年的互联网传播之后,cheems在表情包中,就基本上成为了一个当代被虚无主义所困扰的年轻人象征。然后在b站里,有一个视频叫做《cheems,你要去码头整点薯条吗?》,他算是其中一个绝佳的代表作了。

“cheems,你要去码头整点薯条吗?”_哔哩哔哩_bilibili

视频中,他就是借用cheems的这个柴犬形象,讲述了一个受物质社会所压抑长大的年轻人,放弃了自幼去看北极光的梦想,选择被生活的忙碌所奴役。在这样一天天996的忙碌之下,他突然病倒在工位上了,被送进了医院,得到了这样的一张病危通知书,他在过几月就活不了了。自己这么努力挣来的工资,要么被拿来去治病,然后一无所有。在面对如此艰难抉择下,他突然回想起了小时候,自己憧憬想去看北极光的童年梦想。于是他就决定说,老子不治病就拿这笔钱,拖着病体死前去北极看看,然后启程了。 当他历经千辛万险之后,真的去到了北极,看到了北极光之后。他所期盼的那种,完成梦想后的那种震撼感,他感受不到。身体只剩下,无底无尽的那种虚无。在这片虚无的趋势下,他决意走进大海,即将自尽的时候,一只海鸥阻止了他。那个海鸥就是那个,去码头整薯条梗图的那只海鸥,并且与他展开了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哲学探讨。 为什么我要推荐cheems呢,cheems的很多视频,他就是借由这一个柴犬的形象,去讲述我们当下每一位年轻人所共有的,时代思潮的共鸣。这里容我在推荐两部cheems短视频:

cheems,你也曾想结束这一切 不是吗?”_哔哩哔哩_bilibili

“没有人会在意一只Cheems的故事……”_哔哩哔哩_bilibili

对比前面推荐的《cheems,你要去码头整点薯条吗?》,这两部视频没有任何的戏剧性改编,因为它就是作者本人的生活。就是这种,源自现实,源自每个人切身体会那种压抑的生活,那这种近乎流水账般日记般的叙事,就是能让人深深沉浸其中,面对生活无尽的虚无中,发不出声音来,就真的……cheems确实有这样一种独特的魅力,作为年轻人对抗生活虚无的象征。 第二个的话,就是doomer了。限于篇幅,这里就只推荐这两篇短视频:

活在元宇宙里_哔哩哔哩_bilibili

在元宇宙中长大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不同于cheems,doomer的视频更加虚无。Cheems是用,生活就是存在先于意义的理念去对抗虚无。而doomer,就完全是cheems的反面,他用更加虚无的消极去消解虚无。 就无论是cheems还是doomer,它们都是年轻人,在这样赛博的一个时代的一个个问号,都让人印象深刻且难以回答。

79

哦,啊,我大概大概能够理解,我对那个cheems的理解,好像是好久之前看到的二战的一个啊,就是配上就是那种俄罗斯的那种敲水管音乐,当当的那个音乐,然后就像那个二战时我那个印象比较深。

奥地利美术生就业经历_哔哩哔哩_bilibili

然后刚刚你谈到了,就是它契合这个时代年轻人的,那种共同的迷茫。对于这点的话,我个人认为是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迷茫。这个通病是从工业革命就开始爆发,一直到现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异化。像马克思他就说了,人应该是热爱劳动的。如果按照这个理论的话,那为什么会有很多的年轻人讨厌他们的工作呢?为什么他们会常常用异化这个词?说我被工作异化了,为什么会这么去形容,不觉得很奇怪吗?这点的话就涉及到了,在现在的社会当中,它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工作被逐渐的细化了,科层制也变得越来越严密了,也就意味着一个人他一生能掌握的知识很少。在过去,有苏格拉底这样的大智慧家,一个人就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全部智慧了。放到现在的话,我敢打赌,哪怕是亚里士多德,他也不得不感叹知识太多而人生太短啊。在这个时代,人已经很难再掌握全部知识啦。

我们再谈谈何为工作对人的异化?最直观的一个概念,就是原来人是human being,人就是他本身,而现在的话是human doing,人是我们在做的这个事情。比方说我们现在说隔行如隔山,这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事实?那就是,在极度细化的工作当中,人从出生开始,他的未来就仿佛被定义下来了,比方说汽车厂学习,电子厂学习的年轻人们,他们就不能够理解去捣腾晶体管的人,他们是如何把影像放到一个小小的屏幕里面的?他们可以去使用这个科技,但是他们却不能理解,像是你的手机,像是你的笔记本,像是你的电视,那么一个小小的这个东西,它里面到底装了什么东西,他很难去理解这个事情啊。这个事情你放在工业革命以前,是很难让人相信的,然后在工业革命那个时代,人们也可以理解。现在很多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科技认知,就停留在工业革命那个时代了,那便是就是蒸汽机。只要你把水给煮开了,它就可以把机器推动了。但是互联网到来的时候,他们产生了一种非常强大的陌生感,这种恐惧感,极大程度上的,加强了他们的这种迷茫感吧。因为当你知道,你并不是职业必须的时候。这个存在就是你的这个职业,有很多人再想去做,如果你不愿意去做,那就让其他人来做。这就是他们面临的一个事实,而自己又没有办法再去用,比方说他18年左右的精力去学习另外一门技术的时候,这种恐惧感,对于未来不稳定的这种恐惧感就诞生了。所以他们会拼命地向他们的老板,表现自己,然后让自己和这个工作紧密贴合在一起,但是当他们越这么做,他们的异化程度就越深了,他们也就不再是原本的自己了,不再是这个human being了,他们变成了human doing了,他们就成了一双手,一个眼睛,一只脚,或者说是一个嘴巴,他们就变成了这样的一个事情。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并不需要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只需要你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广大的年轻人投身虚无主义是很正常的。然而令我心头一热的是,当cheems他去北极看到了如此光鲜夺目的北极光时,但他并没有满足,而是逐步地走向了大海深处,结局居然不是就这么消失在这个海洋里面了,而是来了另外一只海鸥,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元素叠加在了这个上面。我当时在听到这一段的时候,心头是一颤的,因为在我的理解当中,作者实质上是用一个非常巧妙的方式在告诉读者,那就是cheems没有放弃,你也不应该放弃,海鸥可能根本不存在,他们在谈论的那些事情,也可能只是一个一无所有、一物不知的年轻人的一个空想。但是这些事情对屏幕之外的我们来说,却意义非凡。这部作品的话,我肯定会去看的,因为它确实引起了我的兴趣所在。

参考文章:一只总在涩图中出现的傻狗,怎么成了年轻人对抗虚无的武器? - 哔哩哔哩 ()

八、手书

推荐标签:本格、解密、王道、东方

79

嗯,那我接下来再说的这个,我觉得可能已经不算是小众了,因为我要谈到的是非常常见的手书嘛,可能和我们的主题有一定的相悖之处。但既然都是在安利作品,那么我就干脆借这个机会也谈一下吧。手书的话,我个人是很喜欢看故事的,所以说一些题材,只要他的故事足够精彩的话,就会吸引我的注意力。而手书它本身就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作者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构建了精美的人物,再搭配上一个合适的音乐,从而能够带来那种强烈的情感,这个本身就有很低价的一个观看成本。呃,我相信大部分人他们对手书的一个理解,更偏向于only character,就是这种自家角色的独场秀。一般来讲的话,会是一个很酷炫的音乐,搭配上一些比较夺目的画面。那么我要谈的是叙事性更强的一些手书,在这其中的话,我比较推荐这一部,它的名字叫東方十代録。

東方十代録【第一章】【内嵌字幕】_哔哩哔哩_bilibili

我刚才已经谈到过了,就是我对于本格派,相对来说是比较排斥的。因为本格派给我感觉就是格局相当的小,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戏剧感。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并不会真的见到密室杀人,而在这类作品当中,他反倒非常想要凸显这个元素所在,以至于它的现实感弱化了,而现实感弱化的一个后果就是,我的代入体验下降了。因为我只能看到聪明无比的那个侦探,再去一步一步的和更加聪明的那个凶手之间博弈,最终侦探胜出的那个,呃,邪不压正,我只能看到这样的一个传统故事。

但是放到这一部,東方十代録当中的话,我被这样的一个本格作品给吸引了。东方时代它确实是一个本格的手书,因为它里面包含了很多的推理元素,并且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東方十代録,他做了传统本格派最喜欢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挑战他们的读者。東方十代録他整体的叙述风格,是比较偏向于回忆录的。而这个回忆录的作者我们姑且不提他是谁,因为这个是谁,联系到了这个推理的一个关键人啊。这个人,他向这个视频的观众发起了一个挑战,那就请各位观众老爷和我一起来猜一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被害人,谁就是真正的施害者呢?并且他在每一集的最后都会去掉一个关键词,然后来帮助你缩小范围。对于这种面向读者的挑战,自然而然是吸引上了我的这个兴趣,因为我本人还蛮较劲的,所以说我就很想要尝试胜过这个作者,当然结果是失败了,我被这个作者的谜底所折服了,完全没有想到可以这么去做。然后東方十代録的话,我们抛开下本格的元素,谈这个作品本身,讲的是什么呢?

它讲的是在东方的世界观之下,那些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听起来很无聊,或者说听起来很废萌,没有人愿意去看他们不认识的,这些莫名其妙的可能是美少女吧,作者低级的画工还挺差劲的。尤其是手,那个手看起来很奇怪,有点像是小孩子画出来的手,勉强称得上美型的人物吧。就是他的这个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不认识这些角色,那么我为什么想要去看这样的一个作品呢?東方十代録,尽可能弱化了这些角色的特性啊,把角色们变成了我们传统本格那种作品当中常见的那些元素,被害者,施害人。如果你是一个本格爱好者的话,你完全就是呃,把比较熟悉的那些形象带入到这其中的话,你会发现你完全能够解释的通这个故事的。无非就是这些角色,他们多了一点超能力而已,而这些超能力并不会真的影响整个故事的走向。那些超能力都是无关紧要的,他们更多的是扮演类似于像电话手机,就是这样的作用,和我们传统本格当中所拥有的那些手艺是完全不相悖的。

那么这样的话,如果是一个完全不熟悉东方的观众,他看起来也会很开心,为什么呢?这要涉及到他这个故事的内核,虽然它是一个本格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呢,却又很王道。尤其是它的高潮部分,他的高潮给人带来的那种感觉,嗯,很独特,我想该怎么向你形容呢?首先的话,是他本身用了很多的物语元素,像是把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搭配上音乐的节奏,很多海量的信息就贴在你面前。整个的大前期,你都会在非常紧张的氛围中度过,并且这个作者他还有一个多线叙事。它有两条视角线,这两条视角线还分别是不同时间段的,并且都与同一个事件紧密相关。这样的一个前期非常快的节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观众在观看时候的无聊感。而到后期,当你已经摸晓了这个世界的全貌,已经开始熟悉起角色的时候,这个作者,他又做了什么呢?他把话锋一转,从原本的本格推理,变成了那种热血格斗。他向我们展现了一段技术力非同寻常的动画演出,那一段战斗演出至今都让我印象很深,嗯,我想如果举个例子的话,就类似于是扳机社的动画了,当然一个人是达不到扳机社的那种水准,但是他用音乐掩盖了他作画方面的一个缺陷。那个音乐配的太合适了,音乐叫闪光少女,如果还没有听过,也没有看过作品的话,我不建议你先听,因为它会极大的破坏你的那种惊喜感。当闪光少女的那个人声出来的那一刻,你的情绪就会跟着这部作品一起飞扬到天际。你就是想要看到,这个坏人被狠狠的揍,而好人最后胜利的画面。当然在这个短暂的王道热血过去之后,他又回归到了本格推理的本身了。当你由最开始的紧张变成放松时,最后又来了一段紧张,并且这段紧张是无时无刻在提醒你,你的谜题,那个挑战还没有完成。你的兴趣就又被勾引上来了,你又想知道,因为刚刚你好像看到了真正的凶手,但是现在你又好奇凶手到底是谁,到底谁才是坏人,谁又是受害者,当那个演出结束之后,你会发现作者又去掉了一个关键词,那就证明刚刚你所看到的那些,并不是事件的真相。那么真相藏在哪里呢?

真相在一切信息里,这种一切信息包括这个作品,这个作品的这个网站、标题、上传者,包括所有人,包括评论,所有的信息,所有的信息他都藏在这里。当他最后你解释出来真正的凶手,以及他的同谋的时候,那一瞬间你的脑袋瓜会炸开的,当然这仅限于了解东方世界观的人,因为不了解东方世界观的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大烂尾,在故事的最后居然莫名其妙又蹦出来了一个角色,这完完全全就是个烂尾,机械降神肯定不是本格派常见的一种做法,但是在这部东方手书里,他用的我个人认为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也有其他很多的作品,但让我印象颇深的東方十代録要首当其冲了,因为它给我带来的这个流畅的观感,不像是手书,更像是一个低成本的动画。

九、人工智能

推荐标签:陪伴、实时对话、AI

多情:

就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早在1966年,就有一个名为“伊莉莎”(ELIZA)的里程碑式的人工智能程序,开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神分析生涯。而到2022年的今天,人工智能到底做成怎样了呢?

2022聊天AI已经这么离谱了?【全网首测彩云小梦】_哔哩哔哩_bilibili

这里我想推荐的一个APP,叫做彩云小梦。简单来说,它是一个你可以去扮演一个虚拟角色,并和故事里的另一个角色进行实时对话的APP。尽管这些AI,他很多时候会回复一些,不可逻辑的话,毕竟AI并不是人嘛。但是呢,最离谱的地方就是,他们真的会按照给好的世界观和人设去回答问题。就比如说我作为女主,向一位男性仿生人提问,“是谁制造的你?”然后他真的回答了看似合理的,有连续性的自述内容。

(聊天记录缺)

印象最深的,还是我扮演一位大学生,在酒吧里,和一位穿着日式和服的幽灵表白。当时我是打的语音电话,她是用合成音回复的嘛,就她的文字真的给了我那种,那种难以置信和羞涩的反应。那一刻,真的我整个人,就真的沉浸进去了。总之这个软件真的给我那种,被陪伴的感觉,真的很奇特。 我记得很久以前,不是还有那位娶初音未来为老婆的那位死宅老哥吗?我觉得他现在,就很需要这样的一个软件,就真的可以让初音未来,陪在他身边。

【PS本文是22年9月发布的文章......】

十、MikuMiku Dance

推荐标签:电影、东方

79

那聊到初音了,最后我就再聊一聊MMD吧。我还是蛮喜欢看剧情向的MMD的,但是大部分的MMD的内容聚焦在跳舞上面,这对我来说不是特别能理解。因为我认为MMD的真正潜力在于个人电影制作上。一个人拍电影,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但只要有爱与耐心,再加上MMD或SFM等软件工具的帮助,绝非是登天之事。而我要分享的这部作品,正是高度还原电影的《敲响东方之门》。

【东方MMD中文内嵌】敲响东方之门 1 【强烈推荐】_哔哩哔哩_bilibili

这一部MMD所还原的是,德国的一部电影叫做《敲响天堂之门》,它的还原程度可以说是1 : 1复刻了。敲响东方之门对于我来说还是蛮有吸引力的,因为他的原版敲响天堂之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对这些“鸡汤”电影是相当排斥的。尽管它们本身很优秀(如果把当时的我绑在椅子上面,对面的电视机播放这类“鸡汤”电影,相信我也会沉浸在电影的世界的),但我就是不喜欢看这样的电影。 为什么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很讨厌这种“被洗脑”的感觉,而帮助我对此改观的契机,是接触到了我们刚才提到的这部作品。因为我喜欢看东方MMD,所以虽然剧情是我厌恶的那一套,但还是乖乖看下去了。

曾经,我对电影的理解就是,只要和烧脑两个字搭上边的,那就一定很精彩,像是盗梦空间、穆赫兰道、万能钥匙等等。如果一部电影越难看懂,我就越喜欢它。虽然我也看不懂,但我能够感受到那种自豪感。这种非常奇怪扭曲的电影价值观,导致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挖掘到电影真正的魅力所在。 我当时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替诺兰导演愤愤不平,就是能拍出这些烧脑电影的人,怎么会屡次都和那个奥斯卡奖擦肩而过?而那些获奖的电影,或者说那些品质上乘但没有噱头的电影,我是绝对不会去看的。例如16年获奖的那部《聚焦》,这部电影的话讲的是新闻工作者的故事。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简直和课本一样枯燥无味。毕竟因为它对当时的我来说,真的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啊。没有大场面、外星人和世界末日,为什么可以获得奥斯卡奖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敲响东方之门》身上。原电影非常精彩,但是那个电影的话,嗯,如果说有和我之前一样的人,他们听到我的形容,可能会对它表示嫌弃。因为这个电影讲的是两个临死之前,患癌的老人,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展开了一场闹剧一般的大逃亡,有点类似于飞越疯人院那种。 《敲响东方之门》把原来的两个老人换成了我所熟悉的天子和妖梦,因此我决定再给它一个机会。而当我看到最后一集,发现这个故事没有结局时,我快急死了。因为那个作者把最后一集给鸽了,就他最后一集他给鸽了!哎,我现在都不能理解。后来一个爱好者做出来了敲响东方之门的最后一集。虽然技术力略有差距,但不得不说也算是了结了我当初的一个心愿吧。

反正不管怎么样,就是这个故事果不其然,很老,或者说很无聊,就老掉牙。你能想到的一切情节,他都会这么演。但是这部作品,就让我体会到了这种电影的魅力,那便是这么老套的发展,这个走向,为什么我依旧能够看得如此的精彩呢?在看完那个敲响东方之门之后,我陷入了这样一个反思,然后我就回归到了故事的本身上面,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地方吸引了我?在敲响东方之门里面,那个天子喜欢抽烟,而且还喜欢开黄腔,并且还有暴力倾向。而妖梦的话唯唯诺诺,但是内心又暴力与自由。这两个形象都不是我所熟悉的东方东方形象,为什么还会这么喜欢她们呢?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是电影塑造了两个无比真实的形象。把那套东方皮抽出之后,我看到了原电影的那两个老人,从无到有、被塑造出的两个老人。 人人都喜欢故事,这个事实是无可争议的。即便你不愿意承认,但在四下无人时,你也会小声地嘀咕一句:“确实是对的。”

在我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印象很深的场景:在公交车里,司机放了一个鬼故事的有声书。在本该是乱糟糟的下学下班时间里,全车居然寂静无声,我们都在听那个有声书。那个鬼故事我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是居然没有一个人在说话。车上的人们,不就是“人人爱故事”的最好证明吗? 回归到敲响东方之门身上,我到底迷恋的又是什么,而敲响天堂之门我为什么又突然能够欣赏的呢?在这些问题最终的那个引向,那个答案,便带我来到了另外一个看电影的视角上,那便是人物。一个电影如何塑造让人喜欢的人物,如何让人与人物共情,如何做到从无到有,把一个人从经验当中提炼出来,并且能得到非同寻常的反响,这是历届的导演以及编剧们绞尽脑汁想做的一个事情。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真的做到了。电影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人人都可以拍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它确实是一个非常深远的学问,就是在看完这部MMD之后,我对电影的兴趣就是前所未有的,就是上升了。什么类型的电影我都会想去看,哪怕是去讲经济危机的《大空头》,讲赛车手的《急速车王》,我都会尝试。因为我想看到的是这些创作者们,他们脑海里是如何一步一步,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形象,在我们脑海当中建立起来的。当我看完电影之后,为里面的角色下眼泪的时候,我那个眼泪它到底是为谁而流的,我到底是为什么所打动的,这些事情是我现在非常感兴趣的一个点。也正是我想推荐《敲响东方之门》的一个关键原因。 因为我希望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诞生出来的“叛逆”观众,能够通过这部MMD找到电影真正的力量。希望他们能回归到人物身上,以此来更好的欣赏故事,欣赏电影,以及一切已经讲过的、现在正在讲的、和将来将要讲述的那些故事。

在最后,我再推荐一些个人看过后认为比较优秀是MMD吧。

不幸的循环【Unhappy Rotation】

轨道兔

脱兔

PHANTOM REPORT

我成为有钱人的理由

月之头脑是处方

十一、叙事音声

推荐标签:超梦,声优厨,失眠焦虑,日语

多情:

天啊,我感觉79你把你的这个结尾,升华到了一种形而上的,甚至开始在探讨故事的本质。可惜,我最后压箱底的这一个媒介,可能算是走向了故事回归生活,这个观点的反面吧。 我要介绍的叙事音声,它和79你之前提到的盲人电影有些类似,但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先后置,先谈一谈我所推荐的作品。 我接触到叙事音声这一媒介,是因为我在DLsite,也就是日本最大的同人线上网站搜索ASMR的时候,接触到了一个国人社团所录制的作品——《思念距離473公里》

473公里,是台北到达屏东车城乡所需的路程。 漫长的距离,以及短暂的会面,让彼此的气味、声音、肌肤的触感,如同宝物一样珍贵。 乡下公车站旧椅发出的摩擦声、雨水拍打车城乡田野的声音、指尖拨动的弦音、被雷声中断的言语。 每一字、每一句、每段对话中隐藏的不舍,以及只有空荡雨声的留白,还有分别时彼此都说不出口的再见…… 这一切,都来自经历过远距离恋爱,最真实的回忆。

这部作品当时只有这一条评论

我真的忍不住下了单,在听完后,留下了这句评价。

哎呀真的,我真的是挖到了一个全新的宝藏。就叙事音声,它不同于ASMR的纯粹的音效声,他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一种纯粹线性时间的对话,就让你真的身临其境。就你作为主人公,你是没有声音的,但是你想要回应的话语,又能被故事中的角色所回应。我真的觉得真正适合盲人去听的媒介,不是盲人电影,是叙事音声。叙事音声真的是纯粹的,只能靠听觉。你必须要封住你的视觉(我就是带眼罩躺床上听的),才能感受它全部的魅力。 当然这只是个开头。当时就是听完这部作品,我又想去听更多的作品嘛,但是呢,因为叙事音声这个媒介,只在DLsite上流行嘛,就基本上没有中文社团的作品。就在我心灰意冷,就什么作品都找不到的时候。一部日语作品下的中文评论,狠狠直戳我眼球。

【YURI音声】华灯蜃景如气泡般消逝~末日世界与夏之梦~-哔哩哔哩

回到前文所升华的话题,你可以说终末百合它是一个故事,但它不是源于故事,也不是源于生活。大家都说故事源于生活,但终末百合这部作品,它源自于梦。我觉得梦不能算生活,因为梦是人的意识流的一个碎片化流露,而终末百合,它给了我一个梦的体验。

(我留下的评论) 就我该,我该怎么去给你叙事这梦一样的体验呢? 终末百合这个故事,可以粗暴的分成三段吧。在前段你是扮演一位老师,女主角sakana是这个教室里的最优等生。在音频中sakana就特别喜欢老师,也就是听这部作品的你。最开始是教室,然后是泳池,独处的房间,雨中。和你去甜蜜的互动,向你倾诉自己的过去。大概半个小时后吧,就在最后第六个音频里面,就在一个纯白没有背景音的背景下,她向你坦露了心声。 她深爱着老师,可是,喜欢老师这件事,是不被伦理不被道德所允许的。老师是属于所有人的老师,不是属于她一个人的老师。所以她创造了这个世界,这一场梦。在这个梦境里,她就能和老师在一起了。可能是我吧,说(脑补),“以后还能再见面吗?”。Sakana就说,可能是明天吧,这个世界即将毁灭了,因为这个世界就是sakana的一场梦。在她讲述完,这一切的真相以后,梦结束了。 之后就是中段,六段总和42分钟只有乱码的白噪音。为了找到sakana,我就想顶着白噪音,就想去找到sakana。我就带上眼罩躺在床上,顶着白噪音,我睡着了。 在一片迷迷糊糊的梦境中,sakana唤醒了我。就在这似梦非梦的状态下,Sakana说,即使不知道你我的面容,只是想象彼此的模样,在梦里我们也亲吻了。然后sakana向我献上了吻。

终末百合这部作品,它真的太变态啦!

就终末百合的这种表达形式,可以说是我的毕生所求。因为可以看一下。

我之前也做过一个类似的梦,就是我梦见,可以说是我的阿尼玛吧。在梦中我和我的阿尼玛互动,然后我很想努力去记住她的名字,并且希望跟她永远在一起。但是呢,梦转瞬即逝,她还是不能跟我在一起。所以说梦醒了过后,我就永远失去了,可以说是我的阿尼玛吧。

79

哦,听起来相当的就是私人性。这个,我不得不说挺赛博朋克的,就我都已经能够想象到,你把刚刚说的叙事音声,换成超梦来给我讲,我觉得不会有任何违和感的。

多情:

对,刚刚79你补充的点,就是说我这个体验很私人化。就我必须要说的是,叙事音声这个媒介,本身就是很私人化的。就是它对听众要求极高的沉浸感,就你必须要感觉你是故事里面不出声的主人公,你才能把这部作品给听下去。只有在完全沉浸的,私人化的一个感觉之中,你才能完整体验到叙事音声的魅力。它会让你身临其境,就它不是演出来的,它就是你正在经历的一个故事,因为它叙事是实时的对话,他没有任何叙事,写作的手法。就很纯真。我真的是觉得,它已经达到了我心目中,对于超梦这个概念的想象,太厉害了,对,真的很先锋。

结尾:探讨未来可能的媒介

多情:

就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希望预测一下,就是未来可能会流行的一个新的故事媒介。就比如说美国动画流行的原因,是因为迪士尼在电影院里面播放动画电影对吧。然后日本动画流行起来,是因为诞生了电视这个媒介,然后手冢治虫大师把做动画的成本压得特别低,放在电视台上播放,造就了如今特别火热的日本动画。就我们延伸思考的话,一个新的媒介的诞生,就会产生新的这样一个文化产业吧。在这之前,我们讨论了一共有十一个媒介的推荐之后,我希望我们最后去尝试预测,也可以说是期待未来会流行的,一个新的能创作故事的叙事媒介。

79

我个人认为最大的一个发展方向,应该是类似于艾利克斯那样的游戏媒介。当我们在艾利克斯里面,带上了V社的那个index虚拟眼镜。我们真的可以把那个霰弹枪里面的子弹,一个一个的塞进霰弹枪里。我们真的可以拿起椅子,把窗户给砸碎的时候。艾利克斯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革新,并且我相信的是艾利克斯这个概念也许只是超前,但它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冷门或者是走偏的一个概念。所以我对这个的预测,那便是会出现更多像艾利克斯一样的作品,这些作品他们会基于一个营养当中出现,可能源自于小说,也可能源自于动画,也可能源自于漫画,也可能源自于电影。不管怎么样,从各方面,他们都会为艾利克斯这样的作品来供给营养。然后让我们见到,叙事方面来说要更独特,并且更接近故事本身的VR作品,这是我的一个预测方向。

多情:

我的预测,是基于机器学习所诞生的,一个堪比flash影响力,比flash更上一层楼的这样一部动画制作软件。不仅仅是最近火热的AI作画,还有可以用声优音频训练出来的以假乱真的合成音,还有把动画人物抠出来就能动的皮套人。

[MoeGoe]版本更新(支持中日双语模型)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一键部署,专治精神内耗!不画画不建模,四步就能实现皮套自由?(新安装教程)【EasyVtuber】_哔哩哔哩_bilibili

这样的一部动画制作软件,它可以用AI的训练库,去大量补充动画素材的中间帧。然后在这样的软件上,诞生出像过去的闪客一样,不只是制作动画,甚至制作游戏,App等等,专门面向个人创作者的这样一个工具。

79:

好的,那节目的最后。我们就选择来自《馒馒来妖梦与看明白就很恐怖的克苏鲁神话》第一章的这首歌,作为整个电台的句号吧。

/song/19358130/?userid=5041829707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